仁智山水  安乐生活

2017-11-09 09:44:22 来源:

 北京园 (3).JPG

北京园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与园博园的轩辕阁、华夏馆呈犄角之势,是园博园核心区三大景观之一。

北京园延承皇家园林风格,采用皇家山地园形式,主要运用松、石、花、屋等景观要素,构成了三个层次的内向空间,通过八个景点,营造了步移景异、旷奥兼得的园林境域。

在“三白花甸”景点,有3棵白皮松,是特意从北京植物园移植过来的珍贵树种,白皮松象征“坚定无畏、长寿”的精神,曾被乾隆皇帝封为“白袍将军”,并且享受皇室待遇,可见白皮松的珍贵之处。北京园以白皮松为屏风,配以迎宾花境,营造“三白花甸”,兼得苍劲与秀丽之美,也有欢迎各位嘉宾之意。

进入园内,迎面看到的是一块硕大的景石,上面书写着北京园的主题:“仁智山水”。“仁智山水”取自于孔子的《论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 仁者寿,智者乐。”“仁智山水”表明仁德和智慧相互依存,如山水不可分,这是皇家园林的精神原点,也是现代生活的新追求。“安乐生活”指乾隆皇帝巡幸中州河南的一次乐山之旅,同时也表达了当今中国百姓安居乐业的梦。

园区中间全部采用小石子做地铺,方便雨水的自然收集、自然渗透,充分体现海绵园博的设计理念。

园内的中间部分是“筛月松径”景点。园子中间种植了九棵古松,形成台地松岛景观。每到入夜时分,月光之下,如水似流的清光透过松针射下,疏影横斜,银光撒地,松林中的小路别有一番幽韵,筛月松径由此得名。

“邵窝静思”景点:1750年秋天,乾隆皇帝巡幸中州河南。此次巡幸,乾隆皇帝祭拜了中岳嵩山还写了长诗。中岳嵩山是寿文化的象征,所以就有了嵩年、嵩寿、嵩呼等词语。乾隆皇帝在祭拜嵩山途中,在辉县百泉访问了苏门山麓的邵雍安乐窝,挥写诗篇。邵雍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乾隆追求“静明”境界,与邵雍主张的“虚明”、“内圣外王”思想不谋而合,因此邵雍哲学思想格外受到乾隆皇帝的欣赏。乾隆皇帝特别在邵雍的“安乐窝”住了几天,皇帝在京城以外停留住宿称为“驻跸(bi)”。乾隆从河南返回北京后,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部兴建了一处仿照邵雍安乐窝的建筑,题名“邵窝”。乾隆皇帝这次巡视河南的“乐山之旅”, 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北京万寿山的“邵窝”,将北京与河南、天下乐寿与百姓安居乐业串联一体,也显示出北京与河南之间深厚的文化关联,显示了北京园林和河南园林的历史渊源。“安乐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当今中国百姓安居乐业的梦。

北京园内的“邵窝静思”采用万寿山邵窝布局形式,赋予新意,以松为屏、以梅为坞、以竹为壁,止水为镜,清心洗虑。别有一番情趣。墙上布展了乾隆皇帝嵩洛巡视图、邵雍的诗文、历史档案、邵雍诗文组成的对联、乾隆时期河南的县河图等等。顺便提一下,邵雍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幼儿启蒙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再向里走是一个回音壁的体验景观,站在中心鼓石上拍手,有明显的回音效果。这个墙壁也很有特色,下雨时墙槽可以收集雨水,雨水从小孔中流出,形成水幕的观景效果,晴天雨天有不同的韵味。

从邵窝出来,大家请跟我移步向前。眼前这座豪华的建筑是“湖光山色”楼,又名“共一楼”,寓意“仁智山水”。为满足观赏需求,北京园将主建筑抬高了6米,利用高差形成“园外看两层,园内看一层”的高低楼建筑形式。登上二楼,凭栏而望,就能看到园区的湖光山色。

“共一楼”屋顶为绿卷边黄琉璃,卷棚歇山,色彩主调为金黄和大红,大红色的梁、柱,庄重大方。我们看大门两侧悬挂的对联,它引自颐和园万寿山排云殿,上联是:嵩岳大云垂九如献瑞,下联是:瀛洲甘雨润五色呈祥。这幅对联的上联中“嵩岳”,指的是河南嵩山,下联中“瀛洲”,指的是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西部的玉带桥,乾隆曾为玉带桥题对联: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明。

“共一楼”里面我们可以到达底下一层。这里一层大门两侧也悬挂有对联。上联是:清流连中州半阁动影同心水,下联是:松石自京城满园静翠共一楼。横挂的匾额题名“湖光山色”。这幅对联的上联中“中州”指的是河南,“同心水”指的是园博园中间的“同心湖”;下联中“京城” 指的是北京,“共一楼”就是指这座皇家建筑名为“共一楼”。两副对联明确表达了北京与河南之间密切的文化关联,也是北京在郑州建造园林的指导思想。

“共一楼”前面,就是“锦绣蹬程”景点。这是仿照皇家建筑前安设“丹陛石”的手法,在“共一楼”前,结合蹬道设计25米长,4.5米宽的“云龙花地毯”, 采用盆栽、穴盘、切花等方式,栽种各色花卉,形成一幅绚丽的花卉地毯,寓意“锦绣前程”。这也是历届北京园花卉布设手法的一次创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右前方有一座仿建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


北京园 (2).jpg

“嵩岩菊瀑”景点。北京园采用中岳嵩山的节理石,用地势高差陡坎,叠石为崖,突出 “登封朵岩”,形成中岳嵩山的山景,并融入了嵩山石崖的寿岳文化内涵,突出了“仁者乐山”主题。所垒建的石崖上,展示出北京特色的“悬崖菊”,创造出形神兼备的园林意境。

“乐寿轩”,因它临着山坡,又称“伴山轩”,这是北京园的另一个出入口。

继续前行,穿过一片茂密的小竹林,就到了一个很好的观景平台。站在平台上放眼望去,您可以看到左前方是园博园的最高建筑轩辕阁,正前方是园博园的主展馆华夏馆,右前方是宽广的同心胡和华盛轩。这个平台就是“望轩辕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北风行》中著名的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就是指北京的轩辕台。在这里真是别开生面。北京园的地理位置也很好,它与园区轩辕阁、主展馆呈犄角之势,是核心区三大控制性景观之一。

轩辕台下面开辟的“黄帝内经草药”花境“仙草坡”,形成了“皇经仙草”景点,同样烘托出“仁寿”主题。

北京园内外共分布了九个“仁”字铜钮,呼应了园区“仁智山水”的主题。不知大家在参观游览过程中看到过几个“仁”字铜钮?

北京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精心彩绘的垂花门、多年修剪培育的五侯槐、曲折的廻廊、阶边小草、一组组精妙的雕刻、一幅幅山水诗、山水画,它们都对烘托整个北京园的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北京园的设计理念,到景观建筑物、建筑小品、植物,再到精心挑选的对联、碑刻文字,无不体现了北京与河南之间文化关系的密切,表达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对郑州园博园的高度重视!

  • 对外咨询投诉电话 0371-56818666
    医疗救助电话 0371-56818120
    南游客中心电话 0371-56818150
    北游客中心电话 0371-5681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