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淝水 合和之地

2017-11-09 10:33:31 来源:

合肥园.jpg 


合肥园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合”字为文化核心,通过对合字的抽象与演绎,通过合字门亭、四水归堂、芜湖铁画、晒秋石条等景观,展现了合肥“拓纳巢湖、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恢弘之梦。

合肥境内的大蜀山和淝水风光清幽,从自然实体讲,“蜀山淝水”就是合肥的“形象代表”,老百姓世代择水而居,淘米洗菜,饮水灌溉,是难得的“合和”之地。

徽州风韵的“合”字门亭,古朴典雅,似乎在等待着我们的到来。右边伫立的石牌坊两面镌刻有“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八个大字,展示了合肥城市品牌形象。

进入展园大门,眼前的建筑名曰“四水归堂”。它以天井为主要特点,再配以千姿百态的花窗漏格、砖镂、木雕等装饰,就形成了质朴典雅、风格独特的皖南徽派建筑。这种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据说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天井和“财禄”相关。经商之道,讲究以聚财为本,造就天井,使天降的雨露与财气聚拢。天井下的水池,本来是为承接四面屋檐滴下的雨水,但在生意人看来,聚水如同聚财,因而不能让这水流出去,正所谓“四水归明堂,肥水不外流”。

    来到“四水归堂”的内部,大家看,中央池水透过天井倒映着蓝天白云的倩影,并与池底的“和”、“合”字交相呼应,呈现出一派祥与宁静。大家再仔细观察池底凹陷的部分,这其实呈现出的是合肥巢湖的形状。巢湖位于皖中,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2公里,常年水域面积约760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向南可截天堑长江,向北能控制有“淮右襟喉”之称的合肥,向左与大别山形成犄角之势,向右又可威胁古都南京。因此巢湖在军事上历来为“天下有事是必争之地”。当然巢湖也就成为了省会合肥的天然屏障。南宋抗金将领赵善俊曾说:“合肥恃巢湖之险,以通。由江南北伐进江淮,必先经巢湖而方能北上。孙吴即因此而六围合肥不成。”建国后,刘伯承、陶勇等高级领导人,也曾多次视察巢湖。


合肥7-摄影:赵伟.jpg

绕着池水环走,大家看,墙壁的四周挂满了芜湖铁画的佳作。芜湖铁画原名“铁花”,是安徽省芜湖地区特产,也是芜湖市特有的工艺美术品。铁画制作起源于宋代,亦盛行于北宋。直到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芜湖铁画的特点主要是:它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著称于世。大家看完铁花,有没有觉得铁画既有国画、水墨画的意境境,又具有强烈的艺术立体感?这也就不奇怪铁花享有“巧夺万代所未有”的美誉了。

 合肥古称庐州,庐州的典型文化代表有四大名点和庐剧。大家对四大名点和庐剧有了解吗?其实合肥生产的麻饼烘糕、寸金、白切就统称为合肥四大名点。它们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合肥四大传统特产,历来被人们用作待客和馈赠的礼品。而庐剧是诞生于江淮之间的地方剧种,从它诞生至今一百多年来,一直是这一地区二千万人民主要的戏剧艺术。庐剧的题材不是着眼于生活中的喜与庆,而是相反,着眼于生活中的悲与苦。2006年庐剧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剧种。

进入后庭,白色的景墙上写着“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育出了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是创新的天地。”这是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了合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集中展示时,对科技人员说的。能够被总书记“点赞”,也令合肥倍感振奋。

您是不是对眼前这些横七竖八的长石条感到疑惑呢?这其实是为了展示晒秋的场景而设计的。每到收获的季节,村民会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这种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被画家、摄影家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晒秋”。

走到这里合肥园的游览就结束了,合肥园给大家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入口徽州风韵的“合”字门亭?是中庭白墙黛瓦的“四水归堂”?还是溪水环抱的山水盆景园?它以院落空间、生活场景为空间载体,充分挖掘和凸显合肥“蜀山淝水”的山水格局,以及典型庐州文化,用现代的手法诠释城市历史和百姓生活记忆。

  • 对外咨询投诉电话 0371-56818666
    医疗救助电话 0371-56818120
    南游客中心电话 0371-56818150
    北游客中心电话 0371-5681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