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  福舟远航

2017-11-09 10:49:48 来源:

 E福州.jpg

福州园占地面积为1600平方米,“福舟”为设计主题,巧妙结合了“福州”谐音,并在传承古典园林建筑——舫的基础上,借鉴中国“四大”古船之一的福船造型,展示了“三坊七巷”景观,并采用了现代施工工艺予以创新演绎。

中国“四大”古船包括沙船、广船、福船与鸟船,沙船在唐代出现于上海的崇明,是一种平底船;广船产于广东,呈现出小巧的特点,唐宋时期是广船的发展成熟期,定型于元明;福船作为其中之一,是福建沿海尖底船的统称,也叫“大福船”;鸟船是明、清时期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一种小型快船。福船是郑和七下西洋时所用船只的船型,而福州更是郑和六下西洋的启航之地。明朝名将戚继光平定倭寇之患时,其率领水师的主力舰船就是福船,因此福州得以“近代海军摇篮”的美誉。

进入福州园入口,我们脚下的这条路称为“福道”。从这里进入“福舟”内部,注意到它的建筑设计很有特点,它的船身和船帆是由三片弧形景墙组成的,并围合成两个开放的和私密的的内外部空间。在水面的映衬下,像一艘正在行驶的“有福之舟”。其中三片弧形景墙分别对应福州的“三山”,即屏山、乌石山和于山。屏山又名平山,俗称样楼山。其山加屏,拱卫州城,因而得名。乌石山被称为三山之首,从唐朝至今,一直是福州闻名的风景胜地。于山又称“九日山”,据说是汉武帝时闽越王无诸曾于九月九日在这里宴会而得名。

福舟分为两层,沿福道进入的是第二层甲板,通过舷窗可远眺园外景致,有一排座椅可供休息。

沿福道继续前行,所在的位置就是一层的曲径深幽的庭院,我们可以看到院内的马头墙、天井等建筑元素,让您体验到福州明清时期古民居三坊七巷的精髓。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是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福州马头墙有别于安徽的徽派建筑马头墙的几何形式,更加强调一种飘逸之感,犹如海浪的符号。

说到“三坊七巷”,它是福州明清时期古民居的典型代表。“三坊” 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 是指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叶发展到了鼎盛,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底蕴。

“福舟”的顶部看,就可以看到天井造型,它是汉族对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者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的称谓。天井是指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因面积较小,光线为高屋围堵显得较暗,状如深井而得名天井。

继续向前,可以看到“百福图”,它是由一百多种不同的福字样印制成的,是以篆体为基础的异形图案,也是汉族民间流传已久的福字图案。“百福图”字体造型稳重、均齐、端庄,极有意趣和韵味,为广大汉族劳动人民所喜爱。同时,“百福图”呼应了“福州”中的“福”字,还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寓意字样。

正前方是用黄色鹅卵石铺成的园路。这种石材透水性极好,突出了海绵园区理念。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福舟”的整体轮廓。在我们的正前方是一汪水池,象征海洋,承载着“福舟”。

继续前行,我们看到园区点缀的有几棵南方典型树种-香樟树,植物元素与动态水景的应用为整个园区增添了无限美感,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更是福州人不断追求卓越的创新体现。

福州园既展现了传统造园的精湛技艺,又体现了福州人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同时更呼应了本届园博会“引领绿色发展 传承华夏文明”的主题。

 

 

 

  • 对外咨询投诉电话 0371-56818666
    医疗救助电话 0371-56818120
    南游客中心电话 0371-56818150
    北游客中心电话 0371-5681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