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变电站 成园博园“靠山”

2017-07-19 15:01:16 来源:

g1.jpg

  文艺范儿的移动变电站

  河南商报记者 邓万里/摄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高云  实习生 陈媛媛 程子鑫

  郑州主城区“绝迹”的35千伏变电站,曾是郑州航空港区的供电“主力”。

  这种“低配”的变电站,是农村电网的“标志”之一。

  郑州航空港区供电部门工作的赵舒生,巡查线路是常规工作。

  这些年,他沿着供电线路一路巡查,见证着田地上“长”出了园博园,乡镇成了办事处,一座座变电站拔地而起,一条条更为“坚强”的新供电线路划过这个区域的上空……

  田地上“长”出园博园

  

  在园博园里,施工接近尾声,各个展区美貌初现。可细心人会发现,园博园A区里,点缀着一些绿顶红橼的“缩微建筑”。

  正面是宣传牌,风格却古香古色。它们是什么?

  实际上,它们有个特殊的身份,是地埋式配电系统。地下是变压器,地上是配电装置。

  赵舒生说,要不了多久,在园博园里,19台这样的地埋式配电系统就将全员上岗,取代基建电,为园区供电。

  赵舒生是郑州供电公司航空港区客户服务分中心的配电运维管理专责。

  他和园博园的缘分,要从2014年底说起。

  那一年,郑州供电公司航空港区客户服务分中心筹建,赵舒生来打前站。

  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前期介入园博园的供电规划安排。

  “当时的园博园,还是广阔的田地。”他回忆,杂乱的电线从上方跨过。

  支持园博园施工和周边6个安置区的建设,对这个区域的供电能力是一个挑战。

  “当时的航空港区,除了机场周边,几乎都是农网线路。”他说。而园博园所在的航空港区南部区域更是供电的薄弱环节。

  仅靠当时原有的两个35千伏变电站和单薄的农网线路,难以支撑这样庞大的工程建设。

  

  “集装箱”装起来的变电站

  成了园博园的“靠山”

  

  接下来的日子,赵舒生和同事们很忙碌。为两个老变电站升级,改迁园区内的老线路,架设新线路……

  更重磅的是,全省唯一的移动式变电站,就这样,在这个特殊时期,应运而生了。这座110千伏鹤园移动变电站,建在龙王办事处和明港办事处之间。不同于钢筋混凝土的传统变电站外形,它看起来“轻巧灵便”。

  远看,就像个文艺范儿的蓝白集装箱。白底上,绘着高楼大厦和飞机白云的图案,和航空港区很搭。

  赵舒生说,去年,园博园全面开工建设。去年9月30日投入运营的新型变电站,成了园博园建设的坚强电力“靠山”。

  这个占地面积仅有640平方米的变电站,组装起来并投入运营仅用了36天,创造了郑州电网建设的纪录。

  伤痕累累的电线变坚强

  巡线终于能走大路了

  从2014年底到航空港区上班到现在,赵舒生不仅看着园博园崛起,更惊喜于这片区域的成长。

  回忆起初来乍到的情景,赵舒生说,第一感觉就是“落后”。

  “当时的龙王乡主街道的线路私拉乱扯很多,导线伤痕累累。”他解释,断了的电线用铝线缠在一起,变压器的配电箱连门都没有……

  在郑州主城区工作了多年的他,看着这些落后的供电设施,恍如一下回到了10年前。

  在他记忆中,那时航空港区最繁华的区域当属富士康所在的张庄。

  “像是另一个陈寨,外来人口多,出租楼越盖越高。”他回忆,2015年的夏天,因为用电量激增,变压器不堪重负,还让他们战战兢兢。

  巡视线路,也是他们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变电站到线路末端,脚下难有平坦的路。穿过村庄,越过田地,不按套路出牌的农村电网线路,没少给他们增加工作量。而现在,他们工作起来顺心多了,这里的电网变坚强了。

  目前,郑州航空港区220千伏变电站2座, 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4座……越来越多的变电站和新线路在这里生根。

  “今年年底前,凌云变电站要投运,鹤园移动变电站功成身退。”他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主干道开通,能沿路巡视线路了。

  “乡镇变了名字,都成了办事处。”赵舒生说,见得最多的,就是村庄——废墟——临时安置点——正式安置区的不断循环,越来越有主城区的气派了。  

  【这五年问答】  

  1.这五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从听别人指挥干活到去管理人,待人接物成熟很多。

  特别是到航空港区这几年,从刚开始苦恼、不知如何下手,到现在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成长迅速。  

  2.这五年,你心中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

  工作方面,伴随航空港区的建设,我们的付出有着看得到的成效。结婚生了孩子,是生活中最美好的。  

  3.未来五年,你个人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我即将看到园博园顺利开园,接下来,希望能见证港区规划的地标性建筑一座座变成现实。职业规划上,希望能更上一层楼,从技术人员成为真正的管理人才。

  4.未来五年,你对河南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拿掉外界对河南人的地域歧视和偏见,以全新的“名片”展示给外界。让我们去外地时,不用撇着普通话,能理直气壮地说河南话。


  • 对外咨询投诉电话 0371-56818666
    医疗救助电话 0371-56818120
    南游客中心电话 0371-56818150
    北游客中心电话 0371-5681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