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园占地面积为7300平方米,设计立意是“家源”。郑州园以家庭院落为载体,通过郑州民居宅园的院落式空间布局、建筑特征和传统特色的园林景致,营造了“郑风家和”、“礼乐人和”、“家源亲和”、“天地大和”等四个主题院落,多层面地展示了中原“家和”文化,打造出极具中原文化特征和郑州地域家园文化底蕴的精致展园。
郑州园的主入口“郑风家和”景观区主要体现“家和万事兴”的设计理念。大门两侧设有“龙生九子”拴马桩,顾盼生姿、形态各异。院落南面的景墙上书写着《诗经·郑风》中的六篇诗。大家都知道《诗经》是我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国风·郑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二十一篇。景墙上书写的六篇分别是:《野有蔓草》、《子衿》、《山有扶苏》、《缁衣》、《女曰鸡鸣》、《出其东门》。景墙中间装饰着“鸾凤和鸣”的砖雕,砖雕与“龙”形石桩对应,景墙绿色植物配以五色苋、三七景天与佛甲草。中间地雕的图案,是用秦代的小篆 “和”字围合成团形荷花,寓意“家和”、“团圆”。
穿过大门前行,看到的就是第一座主建筑——乐和楼,门楼匾额书写的是“家和”,两侧装饰对联为“天清业兴百福臻、地宁和至四时安”。家园入口种植大槐树,寓意“家财兴旺”,门楼两侧栽种柿树,寓意“事事如意”。
“礼乐人和”主题景观主要体现的是“礼乐教化,人和和乐”的设计理念。入口匾额书写“乐和”二字,两边装饰有对联“看世事沧桑借鉴过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院子两侧为礼乐长廊,它以透雕手法将月季、荷花装饰于礼乐长廊建筑上,礼乐教化氛围浓重。大家请看,墙上展示的是清代郑州八景。这八景分别是:古塔晴云、圃田春草、梅峰远眺、汴河新柳、凤台荷香、龙岗雪霁、海寺晨钟、卦台仙境。
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对郑州八景的记载,是乾隆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46年知州张钺主修的《郑州志》,它体现了郑州历史上人和和乐的场景。
中轴线上主体建筑“礼乐台”为豫剧等戏剧表演平台,两侧装饰“穆桂英”与“花木兰”这两出经典豫剧的形象。院内栽植梨树,契合“梨园”主题。
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穿过垂花门,进入“家源亲和”主题景观。“家源亲和”主要体现了郑州地区家源姓氏文化。进入文化长廊,我们可以看到墙面介绍了河南郑州姓氏起源,由中华姓氏寻根图和三幅全源于河南的姓氏主题景墙组成。景墙通过文字介绍中华姓氏脉络,并以文字浮雕形式展示全源于河南的52个姓氏,字体为历代名家楷体字体。
庭院南侧垂花门楼匾额书写“人和”二字,两侧对联为“孝善为寿者相,仁德是福之根”。院落中间有三株“无刺枸骨(俗名:金玉满堂)”与景石作为组景,寓意“华夏同根,金玉满堂”。
庭院前方为“石淙清泉”水景,水源分别从代表五色土的陶罐中汩汩(gǔ)流出,象征华夏家源姓氏起源。“石淙”是指嵩山东南部的玉女台下有一石洞,因两岸石壁高耸,险峻如削,怪石嶙峋,涧中有巨石,两岸多洞穴,水击石响,淙淙有声,故名“石淙”。
沿园路向北前行,所看到的这栋主体建筑就是德泽楼,它以书院建筑为原型,匾额上书“德泽”,两侧对联“处事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室内建筑装饰以新中式为表达形式,为郑州市巩义康百万庄园的家居陈设风格,建筑细节樨头、山墙、门头和屋脊分别装饰砖雕、彩绘与石兽。
我们现在就来到园区最后一个主题景观——“天地大和”,这部分景观主要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设计理念。我们可以看到庭院内种植了葡萄藤、玉兰、海棠、桂花等,寓意着“玉堂春富贵”。玉兰是爱国,贞洁的象征;海棠有游子思乡之意;葡萄藤桂花分别是繁荣昌盛、吉祥崇高的象征。南侧的“圃泽春草”生态湿地,取材于郑州清八景“圃田春草”与“凤台荷香”;北侧的月季花圃展示出多姿多彩的郑州市市花月季。
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花圃旁是一座由山石堆叠而成的“月荷亭”,为本区域制高点。登亭临望,真是“荷花映日别样红,月季无日不春风”。
郑州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家源”的立意呼应了本届园博会“文化园博”的主题。郑州园区的设计充分展现了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蕴,“四和”主题景观也极力渲染了这座城市的古今魅力。郑州作为本届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东道主,展园将在会后作为体现郑州家园文化精神的场所而永久留存!
对外咨询投诉电话 0371-56818666
医疗救助电话 0371-56818120
南游客中心电话 0371-56818150
北游客中心电话 0371-5681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