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商之都 序列城“总”

2017-11-09 09:55:29 来源:

 湘潭园 (2).JPG

湘潭市明清时期即有“金湘潭”、“小南京”等美誉,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湘潭园“湘商之都汇城总,伟人故里恋乡愁”为设计主题,占地面积约为2300平方米,通过莲影疏印、马头迎宾招牌、锦湾、城“总”组雕、岸花亭、宽裕行等特有的园林景观,再现了湘潭特有的城“总”文化,展示其历史印记与百姓情怀。(总:当地人用于码头货物仓储、贸易地块的俗称)

湘潭园主入口这个建筑名为“莲影疏印”,它是马头墙半围合形成的空间,上部为木构架,构架方格内嵌方篆体“莲”字造型。因为湘潭盛产湘莲,亦称“莲城”。莲字造型与莲城相互呼应。

走下台阶,看左前方的“马头迎宾”招牌,这是以本土独具一格的马头墙饰进行抽象重构而成,颇具英姿的马头墙恭立于此,以翘首迎宾。

湘潭园的水系名为“锦湾”,锦湾是窑湾的别称,千里湘江一路滔滔,在湘潭境内画出一道巨大的“U”型弧线,其长度为湘江诸湾之最,是名至实归的“千里湘江第一湾”。唐宋年间,南北货物云集于窑湾,便有“财货饶溢”的繁荣景象。明清时期,湘潭经济飞速发展,富甲三湘。湘潭城区又依其港口之利,驿道之便,伴水列肆,序列城“总”延绵十余里,跃然成为江南经济巨镇,湖南商贸中心,享有“天下第一壮县”的美誉。


湘潭园 (3).jpg

请看主路上的这三组“总”组雕,它们是利用整青石块浮雕石刻,展示湘潭有代表性的历史商业,分别是:以米市场景为主题;以药都场景为主题;以槟榔加工场景为主题。这三组石雕都充分体现了湘潭的地域特色。大家可以自行看一下上面的简介。

眼前的亭子名为岸花亭,入口悬挂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手书对联一幅:“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对联是来自河南巩义的唐代大诗人、有诗圣称号的杜甫所写的五言律诗——《发潭州》。诗圣人生的最后阶段与湘潭结下不解之缘,发出了“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的声音。

岸花亭旁的石制牌坊为湘潭园的北入口,牌坊正面刻有“观湘门”,上有对联:“已栽绿柳如彭泽,况有黄金似栎阳”,描述湘潭当初繁华盛况;背面刻有“窑湾居”,赋对联曰“踏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是唐代初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祖籍河南禹州的褚遂良所做的《湘潭偶题》诗作,描绘的是一幅春色美丽与市井繁荣的湘潭画卷。([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拾阶而上,我们现在来到园区主体建筑——“宽裕行”,它是以湘潭本地传统民居和窑湾建筑为蓝本。大仔细看,宽裕行采用了本土特色的小青瓦屋面和坡屋顶,这是遍访湘潭民间老艺人后手工制作出的,极具浓厚的湘潭韵味。湘潭是明清时代四大米市之一,宽裕行就是当时的一家小米行的名称,可别小看这个宽裕行,它可是敬爱的毛主席当年打的第一份工的地方哦。大家往里走,宽裕行室内是“窑湾印象”展览厅,它从艺术家和普通老百姓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湘潭人民对老城区、对“总”的情感。

进门后首先映入您眼帘的是由著名画家陈小奇所做的六幅《窑湾印象》画作。古意扑面而来的唐兴桥和望衡亭,灰土土脸、却又温馨亲切的木墙青瓦房子,画面似乎离我们很远,远在天边,远在遥远的过去,又好似与我们根本没有距离,就在老湘潭心中最柔软的那个地方。

右手是仿照清代当时的米行所做的布景,咦!怎么米行会有药柜。实际上,粮食贸易行不是米店,米店是直接销售加工好的米粮;而粮食行只作未加工粮食的贸易批发,业务范围也广泛得多。行内不贮存粮食,靠墙一排为带着满是抽屜的木柜。每天清晨,装运着各种粮食的船只停泊在靠河的码头,粮行的伙计就下河去取各种粮食样品,分别放入各个抽屜内,然后标示出品种名称、价格。批发商来了,打开抽屜看货、议价,谈生意。合同成立,便下河取货。

在展厅左侧,是湘潭老百姓眼中的湘潭老城区总文化手绘图、总文化俚语顺口溜、和一组湘潭老城区照片。点滴照片寄托着老湘潭的情感,问起老湘潭对于“总”的看法,他们会说是一种习惯,所有的习惯多变成了人们心中的那份记忆

历史远流去,窑湾今犹在。大家往外看,水体与宽裕行木建筑、码头、背米的真人大小石雕、木船成为一体,是“总”的微缩版,也再现当初贸易场景。如今湘潭湘江河西老城区昔日众多码头已经建设成为滨江风光带和历史文化街区,“总”成为湘潭人民抹不去的乡土情怀,是昔日历史的最好记忆。

湘潭园采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利用湘潭本地特有建筑元素和植物景观,构建了一个彰显湘潭特有“城总”文化内涵的特色游园和打造“步移景异”的观赏体验。

  • 对外咨询投诉电话 0371-56818666
    医疗救助电话 0371-56818120
    南游客中心电话 0371-56818150
    北游客中心电话 0371-56818151